会授权以后才明白
授权
十几个人一起去餐厅吃饭,我们往往会选一个人来点菜,这就是“授权”。
我们把权力的“钥匙”交给他,目的是为了让他帮我们做点什么,是为了合作共赢。
要是他利用点菜的特权,凌驾于我们之上,胡作非为乱点菜,我们一定会“造反”,收回授权。
三个陷阱
语言上的陷阱
我们在跟人交流时,由于表达不当,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把“钥匙”交给对方。
默默是个温柔的妈妈,她一般会对孩子说:“哎哟,我的小祖宗,你看这儿乱的,你快把玩具收起来,好不好啊?”“乖,别看动画片了,先过来吃饭,行不行?”态度柔和,凡事都跟孩子商量,但孩子往往一个字回了她:“不!”
我以前也是这么对小孩子说的:“我们现在去刷牙,可以吗?”孩子就会说:“不可以。”后来,有一次我们过马路,眼看着红灯了,孩子还在往前跑,我大喊:“危险!站住!”大概是我的语气和声调震慑到了他,他旋即停下脚步,看着我一动不动。
事后我回想起来,才发现自己是有办法在这种“重要紧急”的关头,一句话就让孩子乖乖听话、不敢反驳的。因为这种时候,我不会跟他商量,不会说“你停下来,好不好”“你不要过马路,行不行”。
“好不好”、“行不行”这种带有选择空间的疑问句,等于是把“不好”、“不行”、“不可以”这些话送到孩子嘴边,给了他拒绝你的权力。如果我说“把玩具收起来,过来吃饭”,被拒绝的概率就小很多。我跟默默反馈了这个想法,她有点犹豫,“那这么强硬地跟孩子说话,真的好吗?”这个问题点到了关键:
我们之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把“不用听话”的“钥匙”交给孩子,是隐含着某些目的的。
我们有可能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大的自由度,又或者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开明的家长,这些都是我们交“钥匙”的目的。但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些“目的”,反而会觉得是孩子的问题,是孩子调皮,不明事理。
行为上的陷阱
有时候我们嘴上什么都没说,或者口头上拒绝给“钥匙”,但是在行为上,我们却把“钥匙”递给了对方。
比如,嘴上抱怨老公乱扔东西,不收拾房间,可是他一扔,你就去捡,这不就是在用实际行动配合他乱扔东西吗?
心理上的陷阱
同样的话,我跟朋友关系好,她很容易就接受了,然而朋友反感的人提出来,朋友就烦躁不安,感觉处处被针对,为什么?因为她出于某些原因,在心理上单方面把害自己的“钥匙”给了那个人,以至于那个人无论做什么都显得不怀好意。
看到、表达和行动
知道了“钥匙”是怎么被自己交出去的,就可以找到方法,看管好手里的“钥匙”。
看到:手里有啥钥匙
表达/行动:运用手里的钥匙
之前通过表达/行为,给了他“听他说话”的权力,现在想收回这把钥匙,就得通过恰当的表达/行为去收回。
学会授权
我想要在这家公司工作,所以我在行为上默许了主管决定我的薪水高低,授予了他用这份薪水雇用我的权力。
什么叫强大?强大不是掌控一切,强大是清楚地知道,我做的每件事儿,都是我要做的,都是我在授权这一切,我之所以交出“钥匙”,是因为我想获得一些别的利益。